您的位置:
創新團隊
技術創新
馬魯銘 物化強化生物技術創新團隊
同濟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物化強化生物處理技術研究,先后承擔國家級項目和省部級項目2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愈百篇,大多被SCI和EI摘錄。2010年獲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環境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SCI論文120余篇,專著3部,編制國家標準1部;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王愛杰 環境微生物技術創新團隊
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長期從事有機廢水物化處理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授權發明專利7項,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4項。
買文寧 污染物能源化技術創新團隊
瑞士西北應用科學大學(FHNW)教授,“生態創業研究所”所長,環境生物技術領域中領銜歐洲科學家。主要從事環境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原理和技術研究,自2000年起在Nature子刊、ES&T等雜志上發表65篇論文,承擔歐盟第七框架(FP7)項目5項。
Philippe Corvini 污染物微生物處理技術創新團隊
愛爾蘭國立大學(Galway)土木工程系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是廢水處理工藝開發。國際水協會 、愛爾蘭環境科學學會會員。曾任水資源管理和污染控制國際研討會主席,國際水協水、氣候和能源全球大會組委會成員,至今發表了80多篇科技論文,其中60多篇被SCI收錄。
占新民 厭氧生物污水處理技術創新團隊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院長,江蘇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濕地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濕地生態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重大水專項、973計劃等國家與國際項目60余項。已發表科研論文400余篇,出版著作與教材13部;授權發明專利31項;獲國際生態工程學會杰出貢獻獎、江蘇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安樹青 生態修復技術創新團隊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水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流域水循環過程中典型污染物遷移轉化機制及其環境效應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3項、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1項、國家高技術發展研究計劃(863)1項;完成2項國際合作交流項目及3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等SCI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授權發明專利10項。
阮曉紅 面源污染控制技術創新團隊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化學,先后主持與參加多項國家重大水專項項目、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際協作項目。發表科學論文130多篇,其中SCI源刊物近70篇,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榮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1項。
孫成 飲用水凈化技術創新團隊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水專項子課題、江蘇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數10項;發表SCI論文30余篇。
龍超 有機廢氣治理技術創新團隊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污染物環境過程與全球變化等領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課題、面上項目4項,主持江蘇省重點基金等省部級項目8項,參與多項水專項、863等國家級課題的研究。發表SCI論文 4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8項,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
郭紅巖 土壤修復技術創新團隊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教授、環境中心副主任。已發表SCI 論文超過170篇。其中,發明的具有梯度擴散薄膜技術(DGT),為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態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具有革命性的新思路、新手段,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刊物《Nature》上,并申請獲批多國授權的國際專利。已在歐洲開展了梯度擴散薄膜技術(DGT)的應用推廣,并在英國創建了DGT研究公司(DGT research Ltd)。
張昊 環境監測技術創新團隊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有機毒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4項、歐盟FP7等國際合作項目8項;發表SCI論文7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8項。
季榮 同位素示蹤技術創新團隊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有毒化學品環境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主持承擔“十二五”國家“863”計劃化學品重大專項課題,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子課題和歐盟“FP7”環境領域解決方案項目子課題等科研計劃。發表SCI論文100余篇。
張效偉 環境健康技術創新團隊
亞琛工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生態系統分析和評價所副所長,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在生物分析環境毒理學、水生毒理學、體外生物分析方法建立、沉積物和土壤毒理學等領域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是該領域內的國際領先專家,主持德國精英大學“生物質能源”項目,中德合作揚子江項目等。發表SCI論文60余篇,引用率指數(H-index)達到23。
Henner Hollert 生態毒理評價創新團隊
李愛民 流域治理與管理技術創新團隊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國家首批“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帶頭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負責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0項,授權 5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130余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